摘要:苏宁从一家空调专卖店发展成为拥有零售、地产、金融、体育等多个板块的巨无霸,而2021年一开局,苏宁就来到了一个生死十字路口。十多年前,在大众眼中,苏宁还是一家“如日中天”的公司。那时候京东和阿里都还没成什么大的气候。而如今呢?苏宁的债务危机...
苏宁从一家空调专卖店发展成为拥有零售、地产、金融、体育等多个板块的巨无霸,而2021年一开局,苏宁就来到了一个生死十字路口。
十多年前,在大众眼中,苏宁还是一家“如日中天”的公司。那时候京东和阿里都还没成什么大的气候。
而如今呢?苏宁的债务危机“居高不下”,前不久,张近东和苏宁电器就不断质押股权,苏宁易购更是停牌交易。
各种负面接踵而来,可以说是严重影响到苏宁的正常运营。那么问题来了,苏宁为何会从一家过往的明星公司,沦落成二流公司呢?我们不妨来简单地分析一下?
世人皆知,苏宁在零售业发家,当年从一家区域性的电器公司,发展成全国连锁的电器公司。苏宁也有过一段极为风光的日子。可时代是在进步的,张近东过往那一套打法已然不能满足当下这个时代。
进入2010年之后,以京东天猫为代表的电商势力开始崛起,尤其是京东,京东的核心优势就是3C大家电,这块业务可以说是苏宁的核心。
京东依靠正品运营和快速的物流加持,给消费者们带去了极致的购物体验。当年京东率先向苏宁宣战,这就是当年著名的“京苏大战”!
京东成为“京苏大战”的赢家,从那时候起,京东的名气在中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也是从那时候起,张近东意识到线上的重要性。
2011年,张近东突然宣布全面进军电商,可折腾了几年,苏宁电商一直没有起色, 不仅被京东天猫压制,这几年还被拼多多给超了过去。
转型电商不顺利,张近东并没有灰心,其他互联网公司做什么,张近东也学着做什么。
2018年1月,苏宁宣布在原有的易购、金融、置业、文创、体育、投资六大产业基础上,提升物流和科技产业的地位,形成八大产业板块协同发展的格局。
这意味着,苏宁开启全面的“多元化”战略!正是因为张近东的多元化战略,让苏宁深陷多条战线的泥潭。苏宁缺钱,一边是自身“造血能力”不足,一边是热衷于“买买买”。
所以我说,苏宁今天之所以全面被动,完全是出于张近东的个人好大喜功所致。因为苏宁正确的打法,就应该专注自己擅长的零售。当然了,你们也可以说春公子是“马后炮”!
说白了,京东就是一家把家电生意搬到网络上去做的公司。这原本是苏宁国美这一类公司的优势,可偏偏让京东把这门生意发扬光大了。
这是为何呢?因为刘强东很聪明啊,刘强东一开始就很清楚,物流是电子商务的核心一环,只有送货速度快,售后服务好,消费者才会买账。
京东的物流和售后的品质已无需春公子在说,春公子这里给大家说一个前几年在苏宁购物遇到的问题。
当时春公子家里新装修,全套家电都在苏宁买的。眼睛看到明明有优惠,手机就是选不了。打客服?先等十五分钟没人接。好不容易有人接了,完全不懂业务。然后莫名其妙挂电话。
随后春公子好不容易在电脑上成功下单,可苏宁的售后服务真可以说是让我这一辈子都无法忘记。
当然了,最为致命的原因是,苏宁如果对供应商不是压榨的那么厉害的话,京东哪里有崛起的机会?
刘强东自己都说了,当时那些供应商为什么愿意和京东合作?就是因为苏宁把供应商压榨太厉害了。大家不信?当年董明珠和张近东还打了一通40分钟的电话,谈的就是这个事情。格力是大公司尚且如此,其他小公司呢?
大家注意,春公子这里用的是“耽误”这个词。
朋友们都知道,早年阿里和苏宁是交叉持股,苏宁易购在阿里入股、丧失独立性之后,便出现了四大隐忧:自营品类销售增长严重依赖在天猫开的苏宁易购店;利润来自出售阿里股份的占比过高;独立的营销、运营和技术能力已经被削弱,之前积累的人才多流失;清晰的战略和创新模式缺失。
大家看懂看了吗?意思就是说苏宁易购之所以发展不起来,是因为阿里的入股造成的,完全不能理解这样的逻辑。
退一步说,阿里在苏宁上没赚什么钱,苏宁则因为投资阿里而赚了上百亿。这究竟是阿里耽误了苏宁,还是苏宁在阿里身上占了便宜?
结论:不是企业开启多元化不好,全球那么多知名集团,其实也都是多元化发展。
但一家企业要想多元化战略成功,手里必须要有一门天塌下都赚钱的生意。苏宁有吗?苏宁不算有,因为苏宁的零售并不怎么赚钱,零售只是为苏宁提供了庞大的现金流,而张近东带着大笔现金流投入了更赚钱的房地产。
可近些年房地产大环境不好,加之张近东带着苏宁一乱通的投资,终于让整个苏宁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如果说非要找一个“背锅侠”!那么这个人只能是张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