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7 18:52:49 | 浏览:2114
作者:齐秋实
编辑:魏晓
来源:蓝媒汇财经
“目前在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在我们的持续努力下,集团的债务问题已取得阶段性企稳,易购的经营工作也正有序恢复”,近期,张近东以苏宁集团董事长的名义,在《苏宁31周年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
自2020年开始深陷流动性危机以来,苏宁不断地通过寻求新股东、出售非核心资产等措施来自救。最终于今年7月,江苏国资联合阿里、海尔、小米等产业投资人入场,组成了新新零售基金二期,收购16.96%股份成为苏宁第三大股东。张近东就此失去了公司控制权,换来了来自外部88亿元的纾困资金。
苏宁易购(002024.SZ)在最新披露出的今年第三季度报告中这样表述道:2021年的第三季度是苏宁易购三十年发展历程中最艰难的时期。
财务数字的变化是最明显的佐证,今年第三季度,苏宁易购营收同比减少64.82%,至219.68亿元;净亏损41.16亿元,上年同期盈利7.14亿元。公司单季收入为201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单季亏损也是继2020年四季度净亏损48.22亿元后,上市17年以来第二高的亏损额。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冰冻也非一日之功。也许已走出了至暗时刻,但苏宁未来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欠员工的钱能按时还上吗?
在相关财经社区里的关于张近东所发的这封全体员工信新闻的下方评论区,可以看到不少类似的吐槽,这些声音大多指向了苏宁尚未兑付员工理财产品。
12月27日,苏宁集团还为此发布了内部信,称近期继续筹措资金偿还员工内部借款,根据筹措资金到位情况,今日已经完成偿还员工借款本金的1%。集团力争在2022年6月30日前将全部本金偿还完毕。
在深陷流动性危机之时,苏宁集团曾在“苏宁金融APP”上开门开设了名为“内部专享”的理财板块,投资对象仅限公司的20多万名员工。
2020年10月,苏宁集团通过“苏宁金融App”面向全国的内部员工发行了“苏享18号”“苏享20号”等非标类产品,承诺年化固定收益率7.5%,并在App上和投资者签署了《应收账款转让合同》等电子合同协议。到了今年10月,到期的“理财产品”无法完成兑付,开始陆续出现逾期。
今年11月13日,就理财产品未兑付的事情,苏宁发布过《关于苏宁员工内部借款偿还事宜的一封信》,信中提及:“我们计划针对已到期和未到期的借款采取延本付息的方式,未偿本金将从2022年3月31日开始至2022年11月30日全部偿还完毕,利息将按月支付。”
有不少持有苏宁未兑付理财产品的投资者表示,自11月19日始,苏宁集团便对逾期本金每周兑付一部分,从最初的每周10%递减到最新一周的1%,目前逾期部分本金整体兑付进度为36%,而利息问题未再提及。据此前的保守估计,苏宁理财逾期涉及投资者在4000人以上,涉及未兑付本金约9亿元。
由此不难看出,苏宁在处理涉及到内部员工的债务问题上也是进展缓慢,这也许跟其依然未能从流动性危机中走出来有关。
苏宁已无实控人
今年7月,苏宁的股权重组方案尘埃落定。此前迅速拍板入场的深圳国资选择退出,由江苏国资联合的一众产业资本进场。
交易完成后,苏宁创始人张近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苏宁控股集团依然为公司第一大股东,不过持股比例从24.94%降至了20.35%;淘宝中国的直接持股比例保持不变,还是19.99%;新新零售基金二期获得了16.96%的股权,成为第三大股东。
引入这次战略投资后,苏宁易购不存在直接或者间接持股50%以上的控股股东,也不存在实际支配公司股份表决权超过30%的股东,因此将处于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的状态。
这次引资也改变了公司董事会的格局分布。苏宁让出了两个董事会席位,目前,六名非独董中,苏宁、淘宝中国、新新零售基金二期各占两席。
从2013年起,按照营收规模来排名,苏宁一直位列江苏省工商联评比的民企百强榜首的位置。对于此次江苏国资的牵头入场,有当地的银行高管透露道,之前雨润集团、宏图三胞等多家南京的头部民企纷纷陷入债务危机并被爆出违约风险,地方政府难以接受江苏第一民企苏宁再出事,因为希望当地国资参与救助。
新股东也确实有助于苏宁应对这场严峻的流动性危机。因为在苏宁的债务中,绝大部分为银行贷款,有当地政府支持协调,银行很难抽贷,各金融机构也会将对苏宁易购的授信恢复至合理水平。
有了当地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支持,苏宁似乎已不再处于悬崖边缘。目前,苏宁的核心业务电器3C有正在复苏的迹象。根据其今年的第三季度报告显示,自8月下旬流动性逐步恢复,公司库存规模缓慢提升,8月下旬、9月公司销售收入环比增长,其中9月商品销售规模环比增长24%,电器3C商品销售规模环比增长30%。
流动性危机源自何处?
自2020年起,苏宁缺钱在金融圈内便已不再是个新闻。有媒体估算过,“苏宁系”的整体债务规模实际超2000亿元。几年前还在体育、文娱等领域大手笔撒钱进行并购、一度被视为“大金主”,苏宁为何这么快就变成了“大债主”了呢?
这可能要从苏宁的主业说起。零售作为苏宁的主业,已有多年都不赚钱。若将财报披露的“营业收入”减去当期和销售主业相关的成本、费用,自2012年起,除去2018年之外,苏宁的销售业务的利润几乎年年为负。市场分析,为了保住在A股上的地位,苏宁每年都会通过各种资本运作来保证净利润为正。
譬如2014年10月,苏宁易购曾将11家自有门店资产进行证券化处置,作价43亿元转让给了中信金石基金管理公司,再以稳定的租赁价格和长期租约售后回租,获得门店物业的长期使用权。
这次的资本运作为上市公司贡献了近20亿元的净利润,占当年净利润总额的228%,若无这笔转让,上市公司2014年将亏损超11亿元。
主营业务长期亏损,多年来得需要靠在体系外出售资产来维持账面盈利,接盘方往往是“苏宁系”的非上市板块或者张近东父子。由此形成了苏宁“独特的商业模式”:以大规模的流动负债来支撑投资并购活动,从而做大资产,而扩张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创造更大的资产腾挪空间,来保苏宁易购的上市地位。
此前,苏宁的扩张不可谓不激进,业务触角从零售出发,不断延伸到了包括体育、文化、金融和地产等在内的多个领域。
仅上市公司平台,自2015年起,可以罗列出的大笔投资就有22亿元收购PPTV、42亿元收购天天快递、95亿元入股万达商业、34亿元投资华泰证券、27亿元收购万达百货、48亿元收购家乐福中国等。财报显示,在2015年到2019年的这五年间,苏宁易购的总投资额合计高达716亿元。
有券商投行人士认为,苏宁之所以陷入到严重的流动性危机,主要是因为过往这些年投资太乱,无序扩张,没有一条主线。
如对于极为烧钱的体育板块,苏宁前后共投入了数百亿元的资金。但是国内尚未形成较为成熟和完备的用户付费的商业环境,在版权价格虚高的情况下疯狂买版权,这显然已为后来的收不回成本提前写好了注脚。
此外,苏宁于2017年入局了恒大的第三批战投,向恒大地产注资200亿元,持股4.7%。本想通过恒大地产借壳深深房上市大赚一笔,不过后来随着深深房的终止重组,张近东的这一次“豪赌”反而成为了引发苏宁债务危机的导火索。
今年2月25日发生在人民大会堂里的一个细节被不少媒体所捕捉到。当天,恒大老板许家印、万达老板王健林均戴着大红花,整齐地并排坐在人民大会堂里,接受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的表彰及嘉奖。
不过,作为江苏省唯一获表彰民营企业的创始人,张近东却缺席了这个重要场合:有更为紧迫和重要的事情在等待着他处理。对于彼时身处危难时刻的苏宁,张近东终于痛下决心,放弃了对于公司的控制权。
回过头来看,张近东的这一艰难抉择是否正确,时间也许会慢慢给出答案。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黄光裕曾是三次问鼎中国首富的人,国美电器早年更是中国传统零售的“标杆”企业。早年国内电器行业也是一片混战,黄光裕的国美采用低价策略,迅速占领市场,在最辉煌的时期,国美一度占据国内家电市场的50%。可当以阿里京
11月3日晚间,国美电器被爆停发员工工资,2006年,2007年,2008年这三年国美电器风光无限,国美电器掌门人连续三年成为中国首富,一路高歌猛进。直到2008年底黄光裕因为中关村股票锒铛入狱,最后苏宁电器直追国美甚至超越国美电器,成为全
众所周知,苏宁和国美是国内最大的两大家电零售连锁巨头,早在2000年时,就已经在中国形成了“南苏宁北国美”的竞争格局,各自分享了中国家电消费市场的半壁江山。国美电器成立于1987年,它开创了中国家电连锁零售企业国际化的第一步,于2004年在
据媒体报道,11月3日,北京鹏润大厦国美总部的全员大会上,国美电器董事长黄秀虹表示,公司到12月底之前,只会给员工上社保,不会再发工资了。黄秀虹还补充道,今后中长期,工资发放也存在不确定性。会后,公司还出具了一份承诺书,让员工各自找自己的主
时代可以成就你,也可以抛弃你,要想长期处于市场的核心,唯有紧随时代的发展。无论是国美还是苏宁,他们都曾有过一段辉煌的过去。可如今却渐渐被这个时代所忘却!1987年1月1日,黄光裕在北京珠市口开了一家面积不足100平米的电器店,正式亮出“国美
作为中国传统家电零售巨头之一的国美零售(00493.HK),近三年来股价总体持续低迷,从2015年高点2.45港元一路下跌至如今的0.75港元/股,跌幅近70%。股价下跌的主要原因,一是业绩不见起色,国美2018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公司净
近日,有传闻称国美创始人黄光裕将提前出狱,国美再一次被推到公众视野的焦点之上。目前,苏宁和国美都在着力布局新零售,线下门店也将发挥新的作用。那么,当下苏宁和国美的传统门店现状如何?是否做好了转型的准备呢?文/孟昕 亿欧智库分析师回顾近几年的
双11将至,电商领域巨头正紧锣密鼓地备战。除却每年的主角天猫、京东外,苏宁、国美、唯品会等也纷纷入局。只不过,今时不同往日。追溯到2008年,那时,黄光裕还没入狱、淘宝天猫、京东还没形成气候,中国家电行业还牢牢攥在苏宁和国美手中,我们偶尔还
消息称,国美电器董事长黄秀虹表示:公司到12月底之前,只会给员工上社保,不会再发工资了,而且今后中长期,工资发放也存在不确定性。 大厦将倾? 号称王者归来的黄光裕,没有带来奇迹,经过19个月后,员工工资快发不起,但黄光裕夫妇却清仓式减持,
盒马CEO侯毅:未来10年打造可服务10亿消费者的商品体系10月31日零售商业财经获悉,盒马CEO侯毅在2022新零供大会上表示,将全面走向商品力建设。“不仅要向上走、向下走,还要向外走,未来10年打造可服务10亿消费者的商品体系。”会上,